• <blockquote id="soifb"></blockquote>
  • <i id="soifb"><bdo id="soifb"></bdo></i>
    當前位置: 河北網首頁 地區新聞 滄州 正文

    滄州運河沿線370余項非遺項目亮點紛呈

    時間:2022-11-03 10:39河北網(www.t7eal8h.cn)
    河北網(www.t7eal8h.cn)權威媒體 河北門戶

    蹬大缸、頂水壺、舞獅子…………清晨,滄州吳橋縣鐵城鎮張松村,何書勝的雜技小院里,師徒操練日復一日。

    作為雜技世家第六代傳承人,何書勝把祖輩留下來的民間雜技藝術不斷發揚光大,幾十年如一日,和子女及徒弟們堅守在小院,為慕名而來的觀眾展現精彩的雜技藝術。

    吳橋雜技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體育、游藝與雜技類,其孕育與發展離不開大運河。雜技藝人們就是通過運河走南闖北、歷經風雨,才有了今天吳橋雜技的繁榮與發展。

    當年滄州運河千帆林立,更有著“鏢不喊滄”的非凡氣勢。六合拳、燕青拳、劈掛拳…………一代代傳承,讓滄州“武術之鄉”的美譽傳遍全國。

    傳統技藝讓地大物博的滄州充滿智慧和魅力。泊頭傳統手工鑄造的鐵獅子擺件成為最具滄州特色的工藝禮品;吳橋線裝書、御河老酒、泊頭火柴,將滄州古老的手藝發揚光大;滄州冬菜、吳橋宮面、東光燒雞、南皮小米面窩頭,讓滄州人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。

    說唱藝術也在運河的千年流淌中歷久彌新,滄州木板大鼓、青縣哈哈腔等非遺項目便是經典!罢f唱藝術在大運河沿線發展傳延,在蘇州叫蘇州評彈,到了北京叫京韻大鼓,再到滄州又叫木板大鼓!币晃环沁z文化研究學者說,中國傳統戲曲的流傳同樣如此。

    滄縣舞獅、滄州落子,幾乎家喻戶曉,推燈、黑旗高蹺等舞蹈在民間興盛;運河船工號子的吼聲依然回蕩在耳邊,盤古祭祀、吹歌等傳統音樂,喚醒人們對古老運河的記憶…………別具特色的傳統舞蹈和傳統音樂,讓滄州的地域文化豐富多彩。

    另外,吳橋石影雕、新華區刺繡、南皮王廠鏨銅浮雕、雜技口藝、青縣盤古廟會等,涉及傳統美術、醫藥、民間文學、民俗等,都是滄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
    大運河流經滄州216公里,滋潤了一方百姓,形成了當地特有的技藝、曲藝、武術、雜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。記者從滄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,滄州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羅萬象,除了傳統體育、游藝與雜技類外,還包括傳統技藝、曲藝、傳統戲劇、傳統舞蹈、傳統音樂、傳統醫藥、美術、民間文學、民俗等。截至目前,運河沿岸非遺代表性項目達370余項。其中,國家級10項、省級59項、市級190項、縣級118項。

   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,因運河而傳承發展,又裝點著古老的運河,讓運河文化、滄州文化熠熠生輝。(記者趙寶梅)

    相關新聞:

   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|滄州黃驊港首條外貿集裝箱航線

    華北油田公司多措并舉筑牢保供“防護線”

    滄州加快沿海經濟強市建設步伐

    千里運河圖 石上“聽槳聲”

    滄州市政府召開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

    責任編輯:美景
    0

    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,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,一切權利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。

    Copyright (C) 2012-2012 河北網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:冀ICP備19001943號-5

    未經河北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    違者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

    亚洲一级毛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