滄州運河沿線370余項非遺項目亮點紛呈
蹬大缸、頂水壺、舞獅子…………清晨,滄州吳橋縣鐵城鎮張松村,何書勝的雜技小院里,師徒操練日復一日。
作為雜技世家第六代傳承人,何書勝把祖輩留下來的民間雜技藝術不斷發揚光大,幾十年如一日,和子女及徒弟們堅守在小院,為慕名而來的觀眾展現精彩的雜技藝術。
吳橋雜技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體育、游藝與雜技類,其孕育與發展離不開大運河。雜技藝人們就是通過運河走南闖北、歷經風雨,才有了今天吳橋雜技的繁榮與發展。
當年滄州運河千帆林立,更有著“鏢不喊滄”的非凡氣勢。六合拳、燕青拳、劈掛拳…………一代代傳承,讓滄州“武術之鄉”的美譽傳遍全國。
傳統技藝讓地大物博的滄州充滿智慧和魅力。泊頭傳統手工鑄造的鐵獅子擺件成為最具滄州特色的工藝禮品;吳橋線裝書、御河老酒、泊頭火柴,將滄州古老的手藝發揚光大;滄州冬菜、吳橋宮面、東光燒雞、南皮小米面窩頭,讓滄州人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。
說唱藝術也在運河的千年流淌中歷久彌新,滄州木板大鼓、青縣哈哈腔等非遺項目便是經典!罢f唱藝術在大運河沿線發展傳延,在蘇州叫蘇州評彈,到了北京叫京韻大鼓,再到滄州又叫木板大鼓!币晃环沁z文化研究學者說,中國傳統戲曲的流傳同樣如此。
滄縣舞獅、滄州落子,幾乎家喻戶曉,推燈、黑旗高蹺等舞蹈在民間興盛;運河船工號子的吼聲依然回蕩在耳邊,盤古祭祀、吹歌等傳統音樂,喚醒人們對古老運河的記憶…………別具特色的傳統舞蹈和傳統音樂,讓滄州的地域文化豐富多彩。
另外,吳橋石影雕、新華區刺繡、南皮王廠鏨銅浮雕、雜技口藝、青縣盤古廟會等,涉及傳統美術、醫藥、民間文學、民俗等,都是滄州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大運河流經滄州216公里,滋潤了一方百姓,形成了當地特有的技藝、曲藝、武術、雜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。記者從滄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,滄州大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羅萬象,除了傳統體育、游藝與雜技類外,還包括傳統技藝、曲藝、傳統戲劇、傳統舞蹈、傳統音樂、傳統醫藥、美術、民間文學、民俗等。截至目前,運河沿岸非遺代表性項目達370余項。其中,國家級10項、省級59項、市級190項、縣級118項。
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,因運河而傳承發展,又裝點著古老的運河,讓運河文化、滄州文化熠熠生輝。(記者趙寶梅)
相關新聞:
免責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,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,一切權利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。
- 河北新聞
- 地區新聞
- 娛樂新聞
- 1歐米茄計時三問表
- 2最新!河北發布大風藍色預警!還有限行提示和高
- 3河北開展環評服務百日攻堅 環評審批幫扶實現縣
- 4集思錄|接訴即辦條例是服務群眾的硬核舉措
- 5燕山大學:讓青年教師在科研中挑大梁當主角
- 6縱橫談|“云端大學”暢通勞動者深造之路
- 7新聞縱深|河北健全破產審判機制:“僵尸企業”
- 8河北贊皇縣嶂石巖景區:取消門票,旅游收入不降
- 1春秋一夢、溯回板城--承德縣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
- 2“智·行中國”,走進數字唐山新時代
- 3助力河北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石家莊出臺金融科技
- 4事關社保費緩繳!石家莊發布最新通知
- 5石家莊市正定縣:創新實施鄉村振興“十大工程”
- 6創新中藥證據鏈 前三季度石家莊以嶺藥業研發投
- 7河北晉州:“潔城行動”為城市“美顏”
- 8石家莊市深澤縣做實林長制 守護生態綠